你知道吗?最近官媒对加密货币的评论可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呢!从质疑到正面报道,再到再次批驳,这其中的曲折变化,简直就像一部悬疑剧。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变数的加密货币世界,看看官媒是如何看待这个话题的。
一开始,官媒对加密货币的态度是质疑的。新华社曾发表文章《加密货币,是金融创新还是庞式骗局》,指出加密货币没有主权信用背书,实际价值难以评估,甚至将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货币定义为庞氏骗局。
文章中提到,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价格飙升是典型的投机泡沫,与17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相似。追捧加密货币的机构擅长用晦涩难懂的科技术语,说服投资者相信这是革命性现象,创造市场盲目投资的羊群效应。
就在人们以为官媒会一直保持质疑态度时,人民日报旗下的社交网站Globaltimes.cn发表了一篇社论,暗示政府可能会改变加密货币交易的立场。
社论中提到,中国政府可能会重新考虑其关于加密货币交易的禁令。自今年早些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内外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和ICO网站实施禁令以来,中国对加密货币的未来就一直持矛盾的态度。
文章强调,在中国日益推动创新的经济体系中,不可能一味禁止技术,不然技术只会被其他国家拿下。远离比特币交易所不能有效地结束比特币交易,而对比特币泡沫的担忧可能会使中国在数字货币革命中落后。
就在人们以为官媒会继续质疑加密货币时,央视财经频道却报道了加密货币在投资收益方面超过黄金和大宗商品等,成为今年“头号资产”。
报道指出,加密货币的市值增幅,远远跑赢了黄金和各国股市的涨幅,并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给出了相对正面的评价。
好景不长,官媒再次对虚拟货币交易进行了批驳。经济日报发表文章《警惕虚拟货币交易死灰复燃》,指责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为境内居民提供虚拟货币交易甚至借贷、理财等,将对其进行打击。
文章指出,官媒连续发声批数字货币交易,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个其实就是代表ZF对虚拟货币的态度,这个冬天并不好过。
官媒还揭露了一个名为“π币”的骗局。文章指出,π币声称是一种新的加密货币,是首个可在手机上挖矿的数字资产货币,由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Dr. Nicolas Kokkalis博士、Dr.Chengiao Fan博士和Vincent McPhillip研发。
文章指出,这些名头其实有待考证,π币扩张的模式与传销高度相似。派币中文网的一位助理介绍称,派币不需要任何金钱投入,但可以通过层级关系赚钱。
看到这里,你是否对官媒对加密货币的评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其实,加密货币这个话题本身就充满了争议,而官媒的评论也反映了这个行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加密货币世界,我们只能保持谨慎,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