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主页 > tokenim攻略
作者:小编
2025-02-24 10:38 浏览: 分类:tokenim攻略

福清以太坊,见证历史与节孝文化的石雕瑰宝

你知道吗?在福建的福清,有一座特别的“以太坊”,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个文化的传承。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福清以太坊,一起探寻它的故事。

一、方伯坊的沧桑岁月

在福清县政府大院前,有一段被称为“麒麟墙”的地方。这里曾经有一座石坊,名叫“方伯坊”。它由白色和绿豆色花岗岩相间构建,三层四柱三门,飞檐翘脊,雕刻精美,古色古香。上层阴刻着“圣旨”两字,中层则刻有“方伯”两字,书法苍劲挺拔。

这座石坊是为了旌表一位名叫魏体明的人而建。魏体明,官至四川左布政使,他的事迹在《福清县志》中有所记载。据传说,魏体明原名不详,字用晦,后瀛人,嘉靖乙丑进士,初授吴令,后转滇右辖,再迁蜀左辖。

在1935年,时任福清县长毛应章以“妨碍交通”为借口,将方伯坊强行拆毁,留下了历史遗憾。如今,虽然这座石坊已经不复存在,但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依然在福清人民的心中流传。

二、两京文衡坊的荣耀与沧桑

在福清市阳下街道中亭村,有一座名为“两京文衡”的坊。这座坊由花岗岩石构筑而成,四柱三门牌楼式,高4米、面阔3.8米。虽然现在只剩下一门,但它的历史却不容忽视。

据考,这座牌坊是朝廷于明嘉靖六年(1527)为旌表陈伯谅的功绩而建。陈伯谅,字执之,明弘治十七年(1504)进士,曾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官至两京学政提督。牌坊正面横匾上的“两京文衡”四字,即褒扬其任两京学政时公正和善于发现人才;背面横匾上阴刻“恩封豸史”四字,为表彰其任监察御史期间,不畏权贵、惩办奸吏、廉洁清明。

这座牌坊见证了陈伯谅的荣耀,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1981年2月,它被公布为福清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福清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三、琯口昇平人瑞坊的传奇

位于福清市镜洋镇琯口村中街的“昇平人瑞”坊,是一座石构、四柱三门五楼式的牌坊。它南北走向,横跨于琯口古街之上,是古代莆仙及闽南地区通往省城福州的必经之路。

这座牌坊通面阔约8.5米、通高约6.6米,石柱为方形委角柱,每边长0.4米。坊顶用十字斗栱承托,下方悬挂有圣旨匾,两旁为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案。

据传,这座牌坊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陈瑞的人而建。陈瑞,字子瑞,号升平,明嘉靖年间进士,曾任福建布政使。他为人正直,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这座“昇平人瑞”坊,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传奇。它见证了陈瑞的一生,也见证了福清的历史。

四、福清以太坊的文化内涵

福清以太坊,不仅仅是几座石坊,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些石坊,见证了福清的历史,承载了福清的文化。

在福清,人们尊重历史,珍视文化。这些石坊,成为了福清人民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福清人,传承和发扬福清的文化。

如今,福清以太坊已经成为福清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底蕴,也可以体会到福清人民的热情和善良。

五、

福清以太坊,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个文化的传承。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历史的沧桑,文化的底蕴,也可以感受到福清人民的热情和善良。让我们一起走进福清以太坊,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传承这份文化。


手赚资讯